如今在网络中十分流行的“孔乙己文学”引发了当代年轻人的强烈共鸣,他们纷纷以自嘲、发泄式的语言来控诉自己茫然无措的现实心境。由于舆论势态扩大,官媒“央视网”和“共青团中央”分别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表了《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我为什么不喜欢孔乙己文学》的短评。而官媒这种带有一定局限性、浮在表面的论调,也激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他们以某些媒体“文章写尽太平事,不肯俯首见苍生”作为回应。
孔乙己的显著特征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而官媒在短评中局限性地认为,孔乙己的长衫是他作为读书人人的自命清高,始终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是他无法挣脱的枷锁。并强调了孔乙己之所以让自己的生活陷入困苦之中,就是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而酿成这一切的悲剧是他“好喝懒做”、“总是偷”。并充满正能量地告知年轻人“一时的困难不等于一生的失败”、“未来属于青年”、“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
其实,当你阅读《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时候,你的直观感受也确实如此,导致孔乙己生活困境的直接原因确实是因为懒惰以及手脚不干净,并非是因为“长衫”导致的。可是我们在剖析一篇伟大文章的时候,绝不是纠结于他文字的表象,也绝不能脱离于时代背景。应当去结合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去分析,难道鲁迅当年写《孔乙己》是为了呼吁读书人年轻人脱下长衫出去努力劳动吗?如果孔乙己脱下长衫,会不会成为另一个“骆驼祥子”呢?会不会如同祥子一样越努力越困苦。现实社会中达尔文主义盛行,社会阶层越来越难跨越,社会的流动性不断降低,而人被分为三六九,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等消极因素,才是导致“孔乙己文学”重现江湖的直接原因,而资源分配不公是“孔乙己文学”重现江湖的内在逻辑。这是人们感叹的无奈现实,绝不是年轻人自嘲式的娱乐。孔乙己穿着长衫,只要肯努力勤劳一点,依然能靠着给人抄书度日。而现在的年轻人,就算有了硕士学历,能和他一样拥有一个类似抄书而收入不低的工作吗?年轻人纠结的是现实所学以及现实的物质需求与岗位低微的收入现状不匹配的问题。
《孔乙己》的时代背景意义
孔乙己确实是存在麻木迂腐,而且还舍不得脱下他那又臭又长的“衣衫”。但是如果一定要把“孔乙己”们的贫困潦倒怪罪于他自身的惰性,而完全忽略他所处封建时代的大背景,是极其不公平的。我想假如鲁迅先生仍然在世,看到后人是如此理解他的这篇文章,可能会笑着笑着就哭了。《孔乙己》隐喻的是封建旧社会的阶级固化和人性的扭曲。小说中的孔乙己是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的一个穷苦读书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偶在酒肆中出现,因为出身低微,所以被视为低贱的人物。他虽然善良、真诚,但却被社会所边缘化,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终被嘲笑、羞辱,甚至被殴打致死,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这个故事表达了一个悲惨的现实:在封建旧社会,人们的身份和地位是由出身决定的,贫穷的人注定要被歧视和排斥,他们的价值和尊严被剥夺,这种现象在人性上也带来了扭曲。
揭露的是旧社会封建制度下“吃人”的实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而不是呼吁大家赶紧脱下长衫努力奋斗吧!因此绝不能简单地把当代年轻人的焦虑归为脱不下长衫,把责任简单地甩锅给当代年轻人。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也应当为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追求,勇于面对现实问题。